狗狗币通货膨胀(狗狗币 通胀模型)
文章的开头,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:
从前有一个小镇,镇上生产的商品太多了,钱庄不知道发行多少钞票合适?钞票印多了,又没有那么多商品可以买,一些紧俏商品就会趁机涨价。钞票印少了,又买不起那么多商品,一些商品不得不降价出售。
于是,为了稳定物价,央行要求各家钱庄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出来,放在央行的小金库里用来调节商品价格。如果市场上物价太高,通货膨胀严重,就收紧这部分资金;如果市场上物价太低,就放开这部分资金。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。
有些聪明人想赚更多的钱,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,他们从海外运了一批珠宝回到乡镇上,说这些珠宝价值1000万。有一个人稀罕了这些珠宝,可手里钱不够。
于是他找钱庄借钱,可是钱庄也没这么多钱,计算把整个小镇所有的钱凑起来估计都不够1000万。怎么办?央行的印钞机开始工作了,印了1000万,借给这个人去买珠宝。
这个人靠央行这笔贷款买下了珠宝,过了一阵子他发现自己还不起贷款。他就四处宣传珠宝很值钱,未来会升值,加价1000万转卖给了另一个傻瓜。在这批珠宝以2000万转让的时候,央行只能又印了1000万,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。
当这批珠宝不停地流动转让时,居民们并不觉得小镇上的货币超发了,商品价格似乎还是老样子。因为,这多印出来得钞票,都用于转卖珠宝,而没有进入到日常生活的货币流通中。
可是当这批珠宝不再流通时,大家突然觉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暴增了。如果持有珠宝的人把这批珠宝扔到大海里,那就等于小镇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0万。怎么办?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批珠宝没了。它没了小镇上的商品价格就会飞涨,就会通货膨胀。小镇经济就这样被一批珠宝给绑架了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这批珠宝就是央行的一个货币蓄水池,可以容纳多发的钞票。一旦这批珠宝消失了,这个小镇上的物价可能要暴涨了。随之,通货膨胀也发生了。
别看这只是个故事,我们如今的现状就和这个故事极其相似。
近日,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议2月16日至17日在广西南宁召开,会上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指出,养老金连续调整后,月人均超过105元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提高到人均420 元。
首先这是一个好事,因为让大部分老百姓手中的钱多了,但是好事未必始终就是好事!因为这也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轮通胀的高潮!
都知道,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,那么中国货币超发最多的时候到什么程度呢?
1996年中国的M2总量是7.5万亿元,现在是153万亿元,增加了近20倍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的工资在1996年是2000元/月,那么现在拿40000元/月是合理的,才能不跑输M2;若现在不到40000元/月,那就说明跑输了M2。这表明中国的货币超发是非常惊人的。
M2是什么意思?
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,其含义分别是:
M0:流通中现金,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;
M1:狭义货币供应量,即M0+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;
M2:广义货币供应量,即M1+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+居民储蓄存款。
我们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大概是怎样的呢?
如果通货膨胀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发生:假设全国全部的产品服务同时涨价10%,同时货币等比例增加10%——1块钱1袋的方便面现在1块1,1万块一平米的房子现在1万1一平,同时你银行里20万的存款变成22万——假设这一切都同时发生。
那么这种瞬间达成的“通货膨胀”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影响,只有数字上的意义,对吧?简单的想一下通货膨胀1000%就相当于把所有的价格和币值后面加一个0就好了。
但是现实中的通货膨胀肯定不是这么发生的,所以通货膨胀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,也会对在整个环节当中的每个参与者——个人,企业,银行,政府,产生影响。具体产生什么影响,是好还是不好,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财务属性,以及在整个经济链条当中的位置。
首先,多出来的货币,需要由上到下,经过一系列的传导,才会传递到整个经济实体当中:中央多批预算,多发国债抵押给央行,央行印货币,商行拿到之后可以多批贷款,贷款批给机构——企业或政府,企业拿到了之后扩大生产,政府拿到之后增加投资上项目,修公路建立交桥办奥运……
然后这些项目资金,经过层层分包,最终变成每个基层员工的工资,个人收入增加,购买力增强,产品价格上涨。简单来说,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流程。

可这个流程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,需要一层一层的消化。
那么谁会从这个环节当中收益呢?很简单,在整个链条当中,越靠上的环节,越能从通胀当中获益。这个很好理解,还是回到最理想化的例子:每个环节都涨了10%,所有的产品一天之内都涨了10%,唯独你的工资没涨——你是不是哭了?你肯定不干。
你得找你老板谈谈:老板,你看,全社会统一涨价了10%,我这工资……是不是也得涨点?你老板还算是个通情达理的人,说小刘啊,你说的有道理,这样吧,下下个月正好咱们公司的工资就该复审了,到时候我给你涨10%,好啦,安心去工作吧。
你一听,虽然要等两个月,但是起码答应了,就安心了,两个月之后,你的工资也涨了,一切就回到平衡了。
但是!
这两个月,你实际上损失了10%的工资啊,你损失的部分,被你的上游:你老板给吸收去了。明白了吧?在整个货币流转环节当中,越靠上游的环节越收益。
除了工资,你一想:不对啊银行我还有20万的存款呢?银行肯定不会给我变成22万啊。所以你的存款部分,实际上也是你的损失。
你说还不对啊,我损失了这10%的存款,差不多2万块呢,如果从整个经济体来看一切都是平衡的话,那一定有人是赚了这两万块啊?谁赚了呢?
也很简单,你存款的是赔了,假设你不是存款,而是从银行贷款贷了20万呢?如果是“理想状态”的话,你欠银行的钱,应该从20万变到22万……但这肯定也不是现实情况嘛,虽然银行可能之后会浮动利率,但是不会直接让你还22万的。通货膨胀了,实际上债务人是受益的。

以上的模型是一个很简化很高度抽象的模型,但是基本上可以解释通货膨胀当中的损失方和收益方。
通货膨胀会导致非理性的繁荣,制造某个市场上的泡沫。当人们拿着这些新增货币投资楼市,楼市就暴涨;投资到郁金香,就有郁金香泡沫;投资到股市,股市短期内能上演牛市。但是泡沫总有破的一天。
普通人该怎么和通货膨胀做斗争?
通货膨胀面前,靠劳动的永远玩不过靠资本的,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。
大家只能靠各种工具尽量让自己的钱变慢的少一点,我国一年通胀大约 4%,买个银行理财,买个保险差不多刚好能保值。而掌握资本的人靠着投资攫取着劳动者创造的价值。
没有有效投资方式的普通人,尤其是工薪族,对养老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有后顾之忧的,还是选取比较有保障的保值方式,银行理财,现货、保险,长期国债,目前都能提供 4% 以上的收益率,是有效对抗通胀的方式。
股市、楼市,虽然收益可观,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,风险太难掌控,因此投资股市楼市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,千万不要贪,见好就走,一贪毁一生。
而我国楼市和股市和政策的关联太强,都是政策市,谁也不敢预测,因此非机构普通人进去基本属于撞撞运气,如果豁得出去,可以考虑。
互联网融资股权众筹,民间借贷,碰都不要碰。
如果没有确定把握,不要轻易尝试辞职创业,风险太大。
可以多者组合,存点钱,买点保险、现货和国债,保险和国债是完全没有风险的,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信托风险也相对比较小。
在有效保障日后生活、老人赡养孩子抚养之后,再把自己的余钱拿去进行高风险投资股票房产,起码有个后路,没有后顾之忧。切勿把全部身家押进高风险投资,命比钱重要,家庭幸福也比钱重要。
有时候,这个世界很大很大,
大到我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遇见。
有时候,这个世界又很小很小,
小到一抬头就看见了你的笑脸。
所以说,在遇见时,请一定记得
关注“天晟财经”!!!
扫描二维码,关注天晟财经微信公众平台,每天推送精美文章!






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