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热,食欲减退,想起了童年时代吃惯的茶淘饭
夏日炎热,食欲减退,却想起了童年时代吃惯的茶淘饭。
常熟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,但勤俭的常熟人对稻米从来就极为爱惜敬重。民间的一日三餐均是早为粥,中为饭,晚则以中餐剩饭果腹,冬季天寒用剩饭加水煮开为泡饭食之,夏季天热则直接用开水冲淘而食,俗称茶淘饭。
名曰茶淘饭,实为开水淘饭。那个时代平民百姓人家很少喝茶,平时皆用开水解渴,以“茶”称之,倒颇有淡如水的君子之交风度。吃茶淘饭在旧时江南的夏季极为流行,但现在的年轻人却很少知道了,因为如今人们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与过去大有不同了。早上吃粥的少了,大多改成喝牛奶吃面包或上馆子吃炒浇面、小笼馒头之类的现成点心了,中晚餐都吃饭了。其实现代人一日三餐的关注点早已不在饭菜果腹上,讲究营养和味道成为时尚。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,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,粮食是定量供应的,糖、油、鱼、肉甚至豆腐等副食品也是凭票购买,加上蔬菜也紧缺,因此米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。那时候长辈经常教育小辈,吃饭不能剩“饭碗头”(即剩饭),掉在桌上或地上的“饭米糁”(即饭粒)要捡起来吃掉,否则是“罪过”。还说“人在做、天在看”,若是糟蹋米饭,逢到雷阵雨大作时,定会受到“天老爷”的严厉教训。这些教诲吾辈至今犹记在心。因此,吃茶淘饭最主要的是吃尽每粒米饭,没有半点浪费,而且以开水淘饭入肚,可以虚张声势,让有限的米饭体积扩大数倍,骗得肚子的一时饱感——反正等会儿就要睡了,夜晚少吃些也无妨,能节省就节省吧。同时,茶淘饭简单方便,无须再上灶台受烟熏火燎之累,省力省时省能源(燃料),这也是它受人们普遍欢迎的原因之一。
其实,吃茶淘饭古已有之,典籍中有不少记载。《清稗类钞》载“董小宛性淡泊,于肥甘食物,一无所好。每饭,以岕茶一小壶温而淘之”;《红楼梦》也有“宝玉却等不得,只拿茶泡了一碗饭,就着野鸡爪齑忙忙的咽完了”等记述;《浮生六记》作者沈复的贤妻芸娘也喜吃茶淘饭,甚至到了“每日饭必用茶泡”的境地。芸娘“喜食芥卤乳腐,吴俗呼为臭乳腐,又喜食虾卤瓜”,董小婉则独爱“水菜、香豉数茎粒”,他们吃茶淘饭时的佐菜倒也和平常百姓差不多,唯有阔少贾宝玉才享用“野鸡爪齑”。

茶淘饭成为人们餐桌上百吃不厌的主食
旧时常熟人家吃茶淘饭的佐菜有从酱缸里现取出来的甜酱瓜,有自制的咸鸭蛋、皮蛋,有干蒸咸黄鱼干(那时小黄鱼不值钱),有自家腌制的雪里蕻、水胖菜(亦即董小婉爱吃的水菜),还有大头菜、萝卜干等,既爽口又煞口,还能补充夏季人体所需的水分和盐分。记忆中最好吃的是香罗萝卜干炒毛豆子,香罗萝卜干是冬季自家腌制的,毛豆子是自留地里现采现剥的,推陈出新,咸鲜结合,观之清爽,入口开胃,妙极了。来源:中共常熟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作者单位:中共常熟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作者:袁文龙 媒体选稿编辑:李俊锋 系知名文化传媒人、新媒体运营师、高级摄影师、《现代苏州》杂志特约撰稿









评论